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认识我们  >  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

  1、加强育人体系设计,全力保障育人效果

  学校以深厚的校园人文精神底蕴为支撑,坚持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机融合和有效衔接,逐渐形成以思想引领、学术科技、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艺术教育、文化交流为主线,以健康高雅、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实干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为落脚点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为扎实有效推进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学校从制度、场所、经费等各方面给予保障。出台《关于修订本科教学计划的若干意见》、《军事教育及社会实践学分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将第二课堂纳入本科教育培养方案,并作为必修学分要求学生毕业前修满。在经费支持方面,仅 2017 年学校年就投入 450 余万元用于第二课堂活动。2017 年,良乡校区建筑面积 4000 余平米的大学生活动中投入使用,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场地需求。

  

  2、强化育人平台功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巩固思想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主线,依托院校 两级分层次培养。学院根据自身特色,面向新生开设“初级团校”开展普及式思政引领教育,每年覆盖新生一千余人;校级层面每年针对 近二百名学生骨干举办“岐黄星火班”进行精英式教育。与此同时,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开设专题式培训,如宣传领域的“青年传媒学院培 训班”、基层团支部业务的“团支部书记培训班”等。以阵地建设为保障,加强价值观传递,深化多媒体和自媒体相互配合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主流宣传阵地建设,夯实青年传媒中心专业宣传队伍专业基础,利用文字、图片、广播、音频、视频等多样化媒介,拓展微信、微博、哔哩哔哩、网易云音乐等新媒体传播渠道,全力打造“青年传媒”全媒体工作体系。该工作体系实行以来,仅“岐黄青年汇”一个公众号用户关注量已突破 4.5 万,年阅读量达到 160 万次。支持学生成立北京高校首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学习社团”,以“学习”为重要抓手、以“传播”为重要使命、以“实践”为重要载体,学习、宣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理论学习、典型示范、志愿宣讲、直观体验、思想汇报、节日纪念、参观调研、评比竞赛、联谊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 

  

  坚持以文化人,积极搭建学生文化交流平台。学校经团中央批准,联合全国 32 所中医药院校成立全国青少年中医药文化传播与身心健康发展中心和全国中医药院校共青团工作联盟,构建新形势下传播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创新载体,为全国中医药高校青年学生搭建文化交流平台。联合联盟成员单位,在北京、陕西、浙江等地联合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调研活动,为下一步全国范围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内容设计奠定基础。专设台港澳留学生工作中心,鼓励学生开展“华韵之夜”语伴交流、“一带一路”美食节等活动,积极促进两岸四地文化沟通以及国际学生的文化融合与交流。以校地共建、院校共建等合作项目为载体,开展“百名青年进校园”、“重阳节敬老爱老,杏林 68 飘香进万科”、“大手拉小手,榜样在身边”、“岐黄健康讲师团”等活动,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部委、进冬奥,鼓励学生成为传承文化、传播文化的生力军。

  

  坚持实践育人,逐步丰富社会实践平台。着力完善校、院、班三级学生实践体系,加强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融合,鼓励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暑期社会实践以“青年服务国家”为引领,以“将 中医药写在祖国大地”为主题,每年近百支团队参与其中,实践地点覆盖全国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受益人次超过 5 万。寒假返乡实践依托“温暖衣冬”和“圆计划”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学生组团返乡实践,将社会实践与志愿精神有机结合。青年就业创业实践,借助团市委、团中央平台,推荐学生参加“紫光阁”计划,到国家机关、中央部委中实习实践;遴选西部计划志愿者,赴滇西、陕北地区支教服务。学校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社会实践单位”和“全国优秀社会实践团”等奖项。 

  

  结合传统文化,探索中医药特色艺术教育平台。学校艺术教研室根据《关于加强高校美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文件要求与北中医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成立中医药美育教育中心,指导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学校大学生艺术团积极参与北京大学生音乐节、戏剧节、舞蹈节等艺术类比赛,曾获室内乐团、打击乐团、民乐合团、人声乐团、大合唱、小合唱、短剧组、朗诵、舞蹈等组别的第一、第二名的优异成绩。通过以及“合唱专场”、“曲艺专场”、“民乐专场”等汇报演出以及“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契机和形式,为青年学生搭建艺术学习和交流平台。通过举办五四青年歌会、英语话剧大赛、“合诵中医经典,共创青春风华”合诵比赛等文艺活动,吸引来自各个专业与年级的学生广泛参与其中,年均参与人次超过学生总量的 20%。着力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校园原创艺术精品,原创校园舞蹈诗《岐黄志》 已作为中国青年传播中医药文化及中华文化的“艺术名片”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专场演出,原创校园歌曲《岐黄之梦》作为系列作品发布推广。

  

  

  鼓励创新创业,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组织参赛和学术活动为主要载体,通过组织专题培训、邀请配备校外导师为基础保障,不断探索“导师+项目负责人+高低年级搭配团队”的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产出。每年组织开展“创享北中医”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参加“创青春”、“新奥杯”、“挑战杯”、“远志杯”等大学生科研课题以及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北京市共建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唯一一所中医药院校,也是北京市教委批准的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的实施单位。多年来,累计参与国家级“双创”课题 805 项,参与人数 3277 人;参与北京市共建课题 282 项,参与人数 1131 人;组织参加校级以上赛事项目 120 余项,参与人数近 2000 人。

  

  

  发挥专业特色,着力打造精准志愿服务平台。志愿服务平台经过 20 年的建设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体积逐渐完善。目前,共有校级学生组织 3 个,下辖志愿者分会 10 个,志愿服务类学生社团 11 个,每年新注册人数稳定在 2000 人以上。我校志愿服务以常规项目为基础,重点服务首都重大活动。常规项目年均服务高校 40 余所,服务基层社区 30 余所,服务养老院近 10 所,服务中小学和特殊教育机构 5 所;在重大活动中提供志愿服务,如奥运会、残奥会、国庆游行阅兵、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非论坛北京峰会、田径世锦赛、中国网球公开赛、世界篮球锦标赛,向世界展现北中医岐黄“志愿蓝”的风采。前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曾于 2000 年、2009 年两次接见我校志愿者,对我校志愿服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3、规范学生组织管理,打造校园精品活动

  学校大力支持学生依法成立学生组织,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探索学生组织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工作模式,统筹设计校园活动开展,着力打造校园文化精品。

  学校层面建有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联合会、岐黄志愿者协会、大学生艺术团、青年传媒中心、岐黄爱心社、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 70 协会、红十字会学生分会等九个校级学生组织。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每两年一次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和研究生代表大会。充分发挥联系学校和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学生提供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平台,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社团联合会对学生社团进行管理和服务,目前学校在册社团 89 个,参与人数达到 8000 余人次,其中药膳社团、五运六气学社等传统学术类 23 个;清风茶社、朱弦琵琶社等艺术特长类 20 个;岐思创客联盟、大学生领导力发展协会等公益实践类 13 个;武术协会、御风轮滑社等体育健身类 7 个;山水文艺史学社、小雅诗社等语言文学类 9 个;耳针协会、腹针学会等专业技能类 15 个。 

  

  十余年来,逐渐形成以“学术节、艺术节、体育节、文化节、权益节”为代表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通过开展“药王杯”中医药百科 知识竞赛、“岐黄之星,研读中西经典”征文比赛、“凌云杯”篮球赛、“团结杯”足球赛、“高校主席中医行”优秀大学生分享会、联合国模拟大赛、“无社团不青春”社团文化月、“针理难辩”新生辩论赛、医患模拟大赛、杏林讲武、京华漫宴、中经大讲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有特色、厚基础”的学校文化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构建对外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学校国际化发展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多样化项目,多维度推动中医药人才的国际化培养。先后与美国、英国、奥地利、澳大利亚、新加坡等众多境外高水平大学建立稳定的学生交流机制。学校的优秀本科生通过多种交流项目,赴境外高水平大学课程学习、临床实习、毕业设计,丰富了学生的海外经历,拓宽了国际视野。选派岐黄国医班(整班制)二年级和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二、三年级本科生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开展为期四个月的生命科学相关课程的学习,2016-2018 年每年派出学生 62 名,取得良好效果。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选派中药学大四优秀本科生赴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进行为期 4 个月的毕业实习,2017-2018 学年度共派出学生 712 人。 

  

  不断加强学生短期访学项目,设立以低年级学生为主的海外游学项目和以高年级学生为主的短期访学项目,各有侧重地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将学生专业学习与素质拓展有机结合。先后开展中国-奥地利医学院校学生临床实习项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交换生项目、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交换生项目、台湾义守大学交换生项目、香港浸会大学交换生项目、日本武库川女子大学交换生项目、奥地利“中国—奥地利夏令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夏/冬令营、日本樱花科技计划等交流项目,为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