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岐黄行动 - 岐黄青年汇 - 岐黄原创

岐黄原创

春雷滚滚,虫鸣切切

春雷裂空,蛰虫破土,天地以雷霆为笔,在冻土上写下第一行生机。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这时,冻土开,春雷动,万物惊,春天醒了。

wps_doc_1.png

惊蛰,是唯一以动物习性命名的节气。字,其小篆的下部为一只盘缠的小蛇,上部为,两部合而为一,呈现出虫冬眠、伏而不动的可掬憨态。惊蛰时节,昆虫们率先闻雷而动,争先恐后地睁开惺忪的睡眼,蠕动着瘦弱的身体,离开酣睡的洞穴,贪婪地汲取天地的雨露,尽情地享受和暖的春光。真是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小杏仁们可以留心一下路边的草丛里,在岐黄殿旁的树上,在壶天湖、燕地湖边……说不定就能看到“伸懒腰”的小昆虫呢,向他们打个招呼,迎接盎然的生机。

wps_doc_2.jpg

在惊蛰这天,各地有不同的饮食风俗,如炒虫、吃梨、吃糖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习俗是“吃梨”。古人吃梨,并不是单纯因其汁多味美,而更注重梨润肺降火的效果。惊蛰时节阳气升发,易引发肝火旺盛,而梨性凉味甘,能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正契合此时“养肝护肺”的养生原则。

民间也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说法。

wps_doc_3.png

农谚有云:“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这个节气在农业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惊蛰前后也正是播种防风、柴胡等药材的黄金时期。

田间地头,农人扶犁破壤,翻涌的沃土裹着芬芳,如大地舒展筋骨。稻种入泥,新绿染畦,一锄一耙皆是对丰年的祈望。谚云“惊蛰不耕田,仓廪少半年”,此刻的辛劳,是秋收最虔诚的伏笔。春耕始,万物生,天地共谱一曲生机磅礴的田园诗。

wps_doc_4.png

惊蛰时人体阳气渐旺,小杏仁们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以顺应自然升发之气。可以于清晨,在操场上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以舒展筋骨、调和气血,与此同时,感受春的盎然生机。

wps_doc_5.jpg

雷鸣,不仅是蛰虫苏醒的号角,更是大地重披绿裳的序曲。农人俯身耕耘的剪影,与枝头初绽的新芽,共同织就了春日最质朴的画卷。梨花带雨,糖豆飘香,古老的习俗里藏着先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共生智慧。当沃土翻涌成诗行,当汗水浸润出希望,惊蛰便不再只是一个节气的名号,而是生生不息的华夏脉搏。

撰稿人:朱潇健

初审:焦智博 陆安娜 刘欢 周轩

终审:代立飞

共青团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

2025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