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One “人机”临床表现
铛铛铛,“人机”识别小讲堂开课啦!
你的朋友是否有以下特征:发消息一定会秒回,但回复的内容往往只有几个固定词组?
是否不管你说什么都能接上“万能口头禅”,句句有回应又好像没回应?
如果你的朋友符合以上描述,不用怀疑,你遇到“人机”啦!
又或者……我自己好像也是“人机”?
Part Two “人机”辨证诊治
问:老师,我发现自己确诊为“人机”了,但是我不是故意的,只是真的想不出说些什么,每次回复别人都感觉词穷,我该怎么办?
答:其实,“无言以对”并不是极少数人的困境,而是一种越来越广泛的网络现象。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这种文字表达能力弱化的现象被我们形象地称为“文字失语症”。
文字失语症产生的一大原因是网络语言的标准化生产。互联网不断地批量生产出新的网络流行语、梗、表情包。
这些网络语言使用起来简单又便利,还能够起到类似“接头暗号”的作用,帮助我们快速识别出在同一个圈子里冲浪的人。
网络热词用起来实在是太方便了,以至于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不断提高使用它们的频率,相应地,使用正常语言文字表达的时间减少了,能够认真地思考、组织语言的时间也减少了。
久而久之,文字表达能力发生了退化,患上了“文字失语症”。
想要表达复杂感受的时候,也只能对着空荡荡的输入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了。
Part Three “人机”整体调理
这里已经为各位小杏仁er准备了一份“人机”转人工教程,请查收!
1.“拿来主义”
想要做到妙语连珠、舌灿莲花,语料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小杏仁er们可以静下心来多读一些书籍和长文章,主动地寻找阅读资源,而不是让大脑被动地被碎片化信息填满。读的过程中要注重于审视语言本身的美学价值,品味其中精美的文字表达,并不断从中汲取养分,丰富我们的文字“存货”。
2. 化简为繁
当需要对一件事进行叙述时,有意识地使用长文字而不是短句,类似于扩句写作,扩充自己的语句来具体地表述。例如,“收藏了”可以改写为“这篇文章的内容很有价值,之后我准备根据文章内容采取xxx做法,收藏了”。当然,扩充自己的语句并不是把无意义的词语反复堆砌,而是给与对方更多有用的信息或是反馈,让你的语言变得生动和具体。
3. 主动出击
想治好“文字失语症”,需要大量的“文字复健”练习。我们要主动地给自己创造更多表达机会。譬如读完一本书或看完一部电影时,不仅仅说:“太好看了!”而是尝试去写一篇书评或影评,或是将自己的日常随想和感悟在日记本上记录下来,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再者,我们也可以在平时的小组作业或是比赛中自告奋勇去担任发言人的角色,以此得到外界的建议和反馈,更快地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反复地训练自己,相信你一定能越写越有才!
各位亲爱的小杏仁er们
从今天开始
和“文字失语症”说拜拜
一起成为(智能的)有趣的人类吧!
撰稿人:郭一童
初审:焦智博 陆安娜 刘欢 张贤婧
终审:宋珊珊 代立飞
共青团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
2024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