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岐黄行动 - 岐黄青年汇 - 岐黄原创

岐黄原创

午睡中的中医药智慧

不少人都有过相似的体验:午后第一节课,眼皮像挂了铅,老师的声音逐渐模糊,笔下的笔记开始“画圈”;即便勉强趴在桌上睡一会儿,醒来后也常伴随头痛、手麻,反而更提不起精神。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不是“该不该睡”,而是“没睡对”。

中医药文化传承千年,在睡眠养生领域沉淀下诸多贴合人体规律的智慧。今天,我们就从天人相应的中医理论出发,探寻午睡背后的健康逻辑。

4.jpg

一、什么是子午觉?藏在时辰里的“版本答案”

中医药理论的核心之一是天人相应,即人体是自然界的缩影,生理活动必须顺应日升月落、四季更迭的节律,才能维持阴阳平衡。子午觉,正是这一理念在睡眠领域的经典实践——它并非简单的中午睡觉,而是特指在一天中子时(23:00-1:00 与午时(11:00-13:00 两个关键时辰,通过休息实现借天地之力养自身的养生方式。

古人曾说“睡好子午觉,赛过吃补药”,更将其形象地称为“盗天地之生机”。对学生而言,子时睡眠是“基础保障”,午时午睡则是“高效补给”,二者结合才能让身体始终处于“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为高强度的学习提供支撑。

3.jpg

二、为什么学生更需要睡好午觉?不止是不困那么简单

对每天要处理大量知识、承受学业压力的学生来说,午睡不是“可选项”,而是提升学习效率、维护身心健康的“刚需项”,其益处从中医理论到现代科学都能找到支撑。

对每天要处理大量知识、承受学业压力的学生来说,午睡不是“可选项”,而是提升学习效率、维护身心健康的“刚需项”,其益处从中医理论到现代科学都能找到支撑。

1. 强化记忆、激活思维,让学习“事半功倍”

2. 平衡阴阳、养护心脏,给压力“松松绑”

3.快速恢复体力,告别“下午崩溃”

5.jpg

三、科学午睡的黄金法则:避开2个误区

很多人睡不好午觉,不是因为“没时间”,而是踩了“方法误区”——比如睡太久、趴桌睡、饭后立刻睡。避开2个误区,才能让午睡真正发挥“补给作用”。

1. 黄金时长:15-30分钟,“浅睡”比“深睡”更有效

午睡的核心是“补能量”,而非“补睡眠”,时长过短或过长都会适得其反:

  若只睡5-10分钟:身体还没进入休息状态,醒来后仍会觉得疲惫,相当于“白睡”;

  若睡超过1小时:容易进入深度睡眠,此时被唤醒,大脑会出现“睡眠惰性”——表现为头晕、反应迟钝、甚至想继续睡,反而影响下午学习;

2. 最佳时机:11:30-13:00,饭后别马上睡

很多学生习惯“吃完午饭立刻趴桌睡”,但这是典型的“错误操作”:午餐后,肠胃需要大量血液来消化食物,若此时立刻躺下,血液会从大脑流向肠胃,导致大脑供血不足,醒来后易出现头痛、迷糊;同时,肠胃受压还可能引发腹胀、反酸。

6.jpg

遵循这些中医睡眠智慧,小杏仁er们就可以有效利用午睡提升学习状态,保持身心健康。

撰稿人:25药管 邓璞诺

图源:豆包 小红书:千晨,健康管理武汉,一颗甜瓜,每日瑜伽

参考文献:《黄帝内经》、《睡眠健康》、《心脏》

初审:王焱 洪语林 张贤婧 王嘉暄

终审:韩雪 艾华

共青团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