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枝头的鸟鸣更欢时,当眼中的绿意更浓时,我们终于迎来了春天最后的回眸一笑——谷雨。
一、谷雨三侯及气候变化
谷雨节气通常始于每年4月19日至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古人将谷雨分为三侯:一候萍始生,浮萍开始生长,水温上升,雨量增多;二候鸣鸠拂其羽,布谷鸟振翅鸣叫,提醒农事;三候戴胜降于桑:戴胜鸟栖落桑树,桑叶繁茂,养蚕始忙。此时东亚大气环流调整,暖湿气流增强,我国大部地区降水量显著增加,南方进入“梅雨”前奏,北方则告别沙尘,迎来“春雨贵如油”的农耕黄金期。
浮萍生、湿气盛,易致脾胃虚弱;布谷鸣叫对应肝气升发,需防肝火过旺;桑叶滋长,正宜采摘制茶入药。《黄帝内经》强调“谷雨养阳”,宜健脾祛湿、柔肝疏泄,为入夏蓄能。
二、谷雨习俗中的中医养生智慧
1. 食春
谷雨前后香椿嫩芽营养最丰,《本草纲目》称其"性凉味苦,入肺胃大肠经",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可清热解毒、健胃理气。
2.饮茶
明代《茶疏》记载:“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谷雨茶(雨前茶)茶多酚含量高,兼具清热利尿、提神醒脑之效。福建、江浙等地至今保留“谷雨祭茶”习俗。
3.走谷雨
走谷雨,也称“走春”。谷雨这天青年和妇女们都会走出家门,到亲戚或朋友家串门,或出门游玩踏青。寓意着与自然相融合,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能促进气血运行,使肝脏的气机顺畅,从而达到养肝的目的。
4. 祛邪
中医主张“未病先防”,谷雨时节可艾灸足三里、关元穴以健脾祛湿;佩戴含苍术、艾叶、薄荷的香囊,既能驱虫避秽,又可醒脾开窍。
谷雨,是万物生长的交响曲,是大地写给生命的诗行。这个时节,不妨循着先辈的智慧,采一把香椿的清嫩,沏一盏雨茶的甘醇,在校园的晨曦里打一套八段锦,让身心与自然同频,让我们一同感受春末夏初的无限魅力。
撰稿人:刘淇
摄影:堆糖 全珈缘 刘淇 王筱涵
初审:焦智博 陆安娜 刘欢 刘淇
终审:韩雪 艾华
共青团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