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要求,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传播中医药文化系列活动,同时为支教同学增加授课实践,提升教学能力,团委联合良乡四小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课程。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顺利开展了第六次“中医药进校园活动”,郝思岚、肖泓利、马宇涵三位同学于11月30日下午前往房山区良乡第四小学,为三年级、六年级学生带来了中医药文化兴趣课程。
授课教师郝思岚、肖泓利为三年级学生带来了《神奇的中医耳穴》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医耳穴的基本概念及作用,学会常见耳穴的定位及功效,培养学生们的中医思维和健康生活习惯。
课程伊始,郝思岚老师通过展示耳穴实物模型,引导学生们观察耳的结构,引出耳穴概念。通过讲解《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耳”,郝思岚老师为学生们讲解了耳与经络、耳穴与器官脏腑的对应关系以及耳穴的分区,引导小朋友们了解耳穴的分布规律和定位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医基本理论中的“整体观念”,并强调了“观耳诊病”以及“耳穴外治法”的重要性。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好地理解、记忆耳穴的定位,郝思岚老师引导学生们相互观察彼此的耳朵,尝试区分耳朵的不同区域并记录在课程讲义中。
接下来,肖泓利老师为小朋友们详细地介绍了部分常用耳穴的定位及功效,如耳尖、风溪、交感、神门、肾上腺、胃、眼等,并通过多个临床案例体现耳穴见效快、疗效好、简便经济、应用范围广的特点。郝思岚老师为小朋友们分发了耳穴压豆贴,肖泓利老师则详细讲解了耳穴压豆的应用,并将学生们分成不同小组进行“耳穴找寻”小游戏,学生们需要根据线索在耳朵上找到正确的穴位,这一环节使得学生们更加深入理解了耳穴的功效与定位。互动环节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寻找并按压相应的耳穴、体验效果,两位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帮助学生们初步掌握耳穴的定位和刺激方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经验和感受,互相学习。
而后,肖泓利老师详细讲解了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证候分型与病机,为小朋友们介绍了如何运用耳穴按摩防治流感等常见疾病,并进行课堂提问、引导小朋友们思考耳穴的配穴方法,培养学生们的分析能力及中医思维,激发其对中医文化的探究兴趣。
授课教师马宇涵为良乡四小的六年级同学们带来了《生活中的阴阳五行》课程,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中医阴阳、五行概念,培养学生对中医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首先,马宇涵老师通过“列举生活中相反的词语”这一课前互动小游戏引入阴阳的概念,激发学生上课兴趣,并指出中医阴阳五行与学生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解释了阴阳五行再中医理论中的核心地位。通过解答小朋友们对于事物阴阳属性的疑惑,马宇涵老师为学生们讲解了阴阳的普遍性、相对性、相互转化性以及抽象性,并播放纪录片为小朋友们讲解人体脏腑的阴阳属性以及阴阳对于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帮助小朋友们们理解中医“阴阳”的内涵。
接下来,马宇涵老师通过讲解“五音五色连线小游戏”引入“五行”章节,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为小朋友们讲解“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并融合阴阳五行的概念及《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的内容,强调顺应天时以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课程最后,马宇涵老师结合五行特点,为学生们讲述了五脏的生理功能以及病理特点,并引导小朋友们思考生活中五行对应的食物,增强学生对阴阳五行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们认识到阴阳五行并不只是古代哲学概念,而是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在《神奇的中医耳穴》课程中,研支团成员们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和示范揭示了耳穴的奥秘;在《生活中的阴阳五行》中,研支团同学则通过生活实例、分组游戏等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了阴阳五行的应用,通过与老师的互动和亲身体验,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医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这样的游戏与互动培养了学生对中医的兴趣和热爱,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的世界。同时,通过学习中医知识,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智慧。
本次中医药进校园课程内容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互动环节丰富,中医药进校园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预防为主,研支团成员们在教授中医药进校园课程的过程中也不断向小朋友们讲述中医养生健康观念,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学习中医知识,从中医思维角度看待机体的生理运行规律、病理现象产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们的健康素养、更好地了解中医药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在生活中实践、体会、思考中医药文化,这对于培养其对中医文化的热爱与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期待能够在未来继续开展中医药进校园活动,为小朋友们带来更多有趣而实用的中医药文化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