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提出的“推动中医药进校园”,推广传统中医药特色文化,将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2023年11月19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爱心社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红十字会开展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特色医疗志愿活动。在岐黄爱心社和中国石油大学红十字会的精心筹划和宣传下,本次线下医疗志愿活动顺利进行,在进行特色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广泛地传播了传统中医药文化。
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为同学们提供了手诊、耳针、推拿、脉诊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技法服务。早上刚开始,来体验的同学并没有很多,但随着已经体验过的同学的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中国石油大学的同学来到现场体验。一些以前没有体验过中医药活动的同学慕名而来后,对此感到新奇又有些拘谨,但随着志愿者们的耐心讲解和演示,大家逐渐放松并积极参与到体验中来。这些传统中医技法在同学们身上得到了充分展现,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了中医特色技法的神奇效果。
脉诊、手诊作为中医传统的诊断手法,许多同学抱着对这两个传统诊断手法的好奇,主动地上前亲身体验。志愿者们结合自己所学,对体验的同学们进行了细致的诊疗。在脉诊中,志愿者们通过望闻问切,为同学们诊断他们的身体情况。同学们在与脉诊志愿者交流后不仅得到一些针对自身身体健康的调理意见,还对脉诊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甚至一些同学在体验后希望能进一步学习中医诊断及养生方面的知识。手诊项目中,志愿者向同学们解释了手诊的原理,即通过观察和触摸手掌的纹路和颜色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打破了同学们对手诊就是看手相算命的刻板印象。一些同学在接受过手诊后表示,手诊的准确性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在参与了脉诊手诊的诊断体验后,纷纷表示自己在志愿者的讲解下对自身身体健康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会更加注意改善今后的饮食和作息。
耳针与推拿两个模块也非常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推拿项目中,志愿者们通过推、拿、揉、搓、击等基本推拿手法为同学们缓解身体的疲劳不适,志愿者们优秀的专业能力以及温暖的人文关怀收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推拿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同学们大多有因为久坐或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腰椎、颈椎以及肩部的不舒服,志愿者们在了解过后也为同学们传授了一些日常放松的按摩技法。而耳针志愿者用探针为同学们诊断,同时在耳朵相应部位上贴上耳豆贴为同学们缓解一些头面颈部的不适。同学们还在志愿者的耐心讲解下明白了耳豆的原理以及简单认识了一些耳朵上的治疗穴位,受益颇丰。
校园盛事传佳音,中医药文化展精深。杏林学子承国粹,传承发扬启新程。此次“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圆满结束,离不开两校积极的交流与合作。两校的志愿者们相互配合,为同学们提供了全面的服务。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但打破了部分同学对中医药的传统偏见,还让更多人了解并相信中医药的功能和疗效,进一步推动了校园中医药的推广,也坚定了我校岐黄爱心社继续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决心。同时,志愿者不仅在活动中传递了中医药的知识和文化,也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与感悟。
我们期待并相信,随着“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在服务中传递中医药文化的智慧和魅力,成为传统医学与年轻人之间的桥梁,也成为传统医学与现代社会之间的纽带,为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承和发扬。
撰稿人:苏琬媛
审稿人:丁振 徐婧 代立飞
2023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