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桃李,本草生根育新苗。四月的铜川大地万物竞发。北京中医药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在陕西省铜川市红旗街小学、七一路小学、青年路小学三校继续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实践课程。通过“种植+手作+品鉴”的教学模式,将中医药文化的种子深植于青少年的心田,让千年药香与童真童趣碰撞出绚烂火花。
一、红旗街小学
1.薄荷、紫苏育苗移植实践课:4月8日,志愿者郝思岚、李卓阳带领五年级学生在本草园内将已经育苗发芽的紫苏薄荷苗进行移栽。学生亲手将紫苏、薄荷分根、移植、填土、浇水,并书写“《中药园观察记录》”。
2.中药药茶品鉴会:4月16日,红旗街小学志愿者郝思岚、李卓阳为学生们冲泡“滋阴疏肝”玫瑰花茶、“消食健脾”陈皮山楂饮,带学生们细细品味中药茶饮,结合“望闻问切”体验茶饮:观茶色、嗅药香、品回甘、辨功效,带学生们体会中医药文化中“药食同源”的养生之道。
二、七一路小学
1.中药小药园建设:4月9日,志愿者赵艺源子、王一帆带领七一路小学的学生们栽种薏苡仁、薄荷、紫苏等药食同源植物,形成立体药圃,让学生们体验亲手种植中药的乐趣。
2.金银花薄荷茶研习活动:4月15日,七一路小学的两位志愿者带领学生们现场采摘新鲜薄荷叶、配伍干制金银花,冲泡金银花茶。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先洗后泡、沸水缓注”的冲泡技法,也在实践研习活动中了解了薄荷和金银花的功效和药用部位。
三、青年路小学
1.板蓝根种植实践与药理学习活动:4月16日,青年路小学的常远、马宇涵两位志愿者在社团课程中带领学生们学习了板蓝根(大青叶)的药用部位。通过不同截面的解剖图,让学生们认知中药板蓝根(根)、大青叶(叶)、青黛(加工品)属于同一植株的不同药用部位,并让学生们亲手种下板蓝根种子。
厚植文化自信,续写岐黄新篇。2025年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研支团组织开展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覆盖三校12个班级、200余名师生。孩子们指尖沾染的泥土芬芳,是活动教室中此起彼伏的惊叹,更是中华医药文明代际传承的希望之光。《大医精诚》有云:“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北京中医药大学研支团将继续开发“可触摸的中医药文化课程”,让更多青少年在躬身实践中领悟“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让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校园中绽放异彩!
供稿/供图: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
初审:张力
终审:艾华
共青团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