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这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本周四我校在良乡第四小学继续开展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特色课程,10月31日,我校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程希淼、赵山彤、聂文勃、安家慧四位同学前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四小学,为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带来了中医药文化兴趣课程。
授课教师程希淼、赵山彤为四年级一班和四班的学生们带来了《成语中的中医药故事》课程。课堂上,两位老师通过讲述起死回生、以毒攻毒、对症下药等、刮骨疗毒等成语典故以及神医华佗发明麻沸散的事迹,带领学生们走进了丰富多彩的中医药世界。
同学们从“起死回生”的故事中认识到了医术高超的扁鹊,他通过精湛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众人都以为已经死去的虢国太子及时救治。他提出的 “望、闻、问、切” 四诊法,如今已成为中医的标志之一;接着,程希淼、赵山彤两位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为同学们展示了华佗是怎样发明麻沸散的,并以麻沸散诞生成功救治患者的事例,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华佗对于推动当时医疗进步、救死扶伤的伟大贡献。最后,程希淼、赵山彤两位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橘井泉香”的由来,这个典故不仅展现了中医药的神奇疗效,更体现了中医药文化中的仁爱精神。学生们在聆听典故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文关怀,他们纷纷表示,要学习苏耽的仁爱心,立济生之鸿鹄志。
授课教师聂文勃、安家慧为三年级三班和四班的学生们带来了《神奇的八段锦》课程。八段锦动作优美、舒展大方,并且简单易学,具有调节身心的作用,适合小学生进行学习并且掌握。在八段锦教学课堂上,气氛热烈而活跃。聂文勃、安家慧两位老师首先详细讲解了八段锦的历史渊源和优点,让同学们对这一古老的养生功法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老师进行了八段锦前四节动作要点的示范,每一个动作都标准规范,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同学们全神贯注地观看老师的示范,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随后,同学们纷纷模仿老师的动作进行练习。一开始,大家的动作还稍显生疏,但在两位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同学们逐渐掌握了动作要领。在练习过程中,许多同学都举手,希望能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对于像“左右开弓似射雕”这样稍复杂的动作,聂文勃、安家慧两位老师反复示范,同学们也不断调整自己的动作,力求做到标准规范。一位同学说:“在练习八段锦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心情也变得更加舒畅。我希望能够学会后,教给我的家人和朋友,让他们也一起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从成语中的中医药故事到中医养生八段锦,无不展现着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那些古老的成语故事,如 “起死回生” 展现了中医先辈精湛的医术和对生命的敬畏;“以毒攻毒” 体现了中医辩证论治的奇妙智慧:“刮骨疗毒” 让我们领略到中医外科手术的勇敢与高超;“橘井泉香” 则传递出中医的仁爱之心和济世情怀。这些故事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学生们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之路,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探索欲望。而中医养生八段锦,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健身功法,在校园中播下了健康的种子。学生们通过学习八段锦,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在一招一式的习练中,感受着中医药文化对身心的滋养,体会着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的哲学内涵。
校园纳中医智慧,学子承国药精华。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宝库的大门,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汲取中医药文化的智慧和力量,为未来的人生奠定基础。相信在中医药文化的熏陶下,新一代的学子们将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任,让祖国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共青团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
2024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