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青年资讯 - 新闻连连看

新闻连连看

岐黄薪火传校园——我校研究生支教团3月中医药文化传播纪实

时值仲春,药王山麓新绿初染。在这方孙思邈曾采药著书的土地上,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七位志愿者又一次踏上我国西北的土地,执起文化传承的锄犁。2025年3月,志愿者们在陕西省铜川市多学学校开展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当中药遇上植树节”、“当中医药遇上非遗文化”等系列活动,为学生们带来了丰富有趣的特色课程。

一、红旗街小学

1、“药香雅韵”——中药非遗香珠香牌制作课程:2025年3月10日,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郝思岚、肖泓利、李卓阳三位志愿者组织铜川市红旗街小学的四、五年级学生体验了中药非遗香牌制作全过程,旨在让学生们传承古法工艺,感悟药香雅韵。

课程伊始,郝思岚老师和为学生们介绍了中药香珠香牌的历史、发展、制作流程,并为学生们分发制作材料。古法配香环节,肖泓利老师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香方,如状元醒脑香、祛疫避秽香、安神香等香方的配伍原则及功效特点。李卓阳老师亲手示范,带领学生们完成药材功效识记、称量香粉、和香泥、压模阴干等步骤。

本次活动最终产出合格香丸240余粒、精美香牌75枚,其中包含学生自主设计的12种独创纹样。经过一周的阴干,香珠香牌已然成形,三位志愿者带领学生们打磨、制作香牌挂件以及香丸手串。 

 

五年级学生崔常金悦在课后反馈中表示:"原来中药不只是苦的,我的安神香牌放在枕头边,妈妈说她睡眠变好了。"在这座以陶埴为骨、以药香为魂的城市里,孩子们揉捻香丸的指尖,正勾勒出比耀州瓷更瑰丽的文化纹样。"

2、植树节中药种植活动:3月12日上午,支教团郝思岚、肖泓利、李卓阳三位老师带领学校四年级学生,在校内“本草园”中播撒下了板蓝根、蒲公英、薄荷等中药材的种子。本次活动突破传统植树形式,创新性地将中医药文化教育融入植树活动,带领学生们亲手种植各类中药材,在劳动实践中感悟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wps_doc_9.png

活动开始前,老师们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向学生们介绍了板蓝根、蒲公英、薄荷等中药材的生长特性及药用价值。在种植环节,学生们分组协作,按照中药材的不同生长需求,分别采用种子点播、根茎移栽、幼苗定植等方式进行种植。 

wps_doc_0.jpg

通过这次独特的植树节体验,学生们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蒲公英等中药材功效和种植技术。本次活动不仅在校园“本草园”埋下中药种子,更是在学生们心中播下了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种子。

二、七一路小学

1、教师汇报公开课——“五禽戏”教学:2025年3月4日,陕西省铜川市七一路小学组织了新教师汇报公开课,研支团成员赵艺源子、王一帆均参加了汇报课,其中赵艺源子老师带来了中医传统功法“五禽戏”教学。课堂上,赵老师动作标准、讲解细致,将五禽戏中虎的威猛、鹿的安舒、熊的沉稳、猿的敏捷、鸟的轻盈一一展现,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模仿,在一招一式中领略传统中医养生的魅力。

wps_doc_1.jpg

2、中药识记活动:植树节期间,学校开展了特别活动。老师们向学生介绍了春季常见的野菜,如荠菜、马齿苋等的特征与食用价值,以及春季应时养生的方法。随后,带领学生们来到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亲身体验松土的过程,为后续种植打下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自然与中医养生的紧密联系。

wps_doc_10.png

3、中医药书签绘制活动:2025年3月20日,王一帆老师在新汇报课中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中医药书签的绘画,王老师首先带领大家学习了山楂、薄荷、紫苏,艾草这四味常见的中药,并带领大家制作书签,把自己喜欢的中药画在书签上,在一节课中有学习有实践,同学们收获满满。 

wps_doc_11.png

在讲解春季花卉时,赵艺源子老师不仅介绍了花卉的特点,还重点讲解了具有药用价值的花卉,如金银花、菊花等。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聆听,并亲手种下了中医药种子,期待着它们生根发芽,进一步加深对中医药知识的理解。

wps_doc_12.png

4、艾灸体验活动:两位志愿者还组织了艾灸知识学习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撵艾绒、捏艾柱、卷艾条,在实践中感受艾灸制作的过程。通过体验艾灸穴位,学生们切实感受到了艾灸带来的温暖与治愈,沉浸在艾香弥漫的愉快氛围中,对传统中医疗法有了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wps_doc_13.png

三、青年路小学

1、青年路小学开展植物养护与鸡冠花种植活动:2025年3月12日,青年路小学“本草童萌社”在常远老师的指导下,持续推进中医药文化劳动教育。本月活动聚焦植物的日常养护与鸡冠花的种植实践,通过施肥、浇水及新草药种植,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中医药知识的理解,培养其责任感和科学探究精神。

wps_doc_2.jpg

2、植物的精心养护:本月,学生们对2月播种的紫花地丁、小青菜等植物进行了系统化的养护管理。常远老师首先讲解了科学施肥的重要性,指导学生使用稀释后的有机肥为幼苗补充营养,并演示了“少量多次”的施肥技巧。随后,学生们分组行动,轮流为幼苗浇水,学习通过土壤湿度判断需水量的方法。活动中,老师还结合中医中“土地所出,真伪新陈”的记载,强调水土环境对药材品质的影响,让学生们体会到“因地制宜”的中医智慧。 

wps_doc_3.jpg

3、鸡冠花种植实践:为丰富校园草药品种,本月社团新增鸡冠花种植项目。鸡冠花具有清热止血的药用价值,且色彩艳丽,易于观察。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了以下步骤:

选种与土壤准备:选择饱满种子,调配疏松肥沃的土壤;

播种与覆土:将种子均匀撒播,覆盖薄土并轻压;

浇水与标记:用细孔喷壶湿润土壤,插牌标注种植日期及责任人。
通过对比紫花地丁与鸡冠花的生长需求差异,学生们认识到“药性源于自然”的中医理念,并期待花开时对比两者的药用部位。

wps_doc_14.png

有学生分享道:“照顾草药像照顾小宝宝一样,要细心观察它的变化!”还有学生发现小青菜叶片形状与书中描述一致,兴奋地记录下来。此外,鸡冠花的生长过程也将作为持续性观察课题,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探索意识,让学生领悟种植不仅是劳动体验,更是中医药智慧的生动延续。孩子们通过亲手培育草药,能切身感受“万物有灵”的中医哲学。

接下来的支教时光中,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将继续弘扬中医药文化,结合小学课堂创新教学,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开发更多寓教于乐的中医药文化课程,让岐黄薪火在西北大地生生不息、抽枝展叶,继续通过“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将中医药智慧的种子播撒进童蒙心田!

共青团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