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心如炬,使命如磐
“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2024年8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七名志愿者,怀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踏上了陕西省铜川市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土地,扎根基层,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报国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双重使命,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二、坚定信念,锤炼本领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北中医研支团始终将政治学习放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乡村振兴和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论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深知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而支教更是实现教育公平、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研支团志愿者们积极参加2023-2024年“青马工程”研究生支教团专项课程、陕西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员网络培训、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秋季全员网络培训班、2024年陕西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及研究生支教团培训及出征活动、陕西省志愿服务大讲堂、铜川市王益区志愿服务培训等,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北中医研支团还积极参与各服务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进一步加深了对基层教育现状的了解,也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灯引路,路漫漫其修远;言传身教,教淳淳而明道。“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志愿者们始终以这一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在支教过程中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三、全员奋进,追求卓越
“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北京中医药大学研支团全体志愿者时刻坚守‘引路人’信仰,认真参加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一点一滴皆是爱,一言一行皆育人,面对教学工作的挑战,志愿者们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一年时间里,研支团全员通过“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并已有3位志愿者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26届研支团志愿者服务于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三所小学,7名志愿者根据各校实际情况担任不同学科的教师,并任教多个年级。志愿者郝思岚服务于陕西省铜川市红旗街小学,担任红旗街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师,五年级书法社团、三年级古筝社团指导教师。志愿者李卓阳服务于陕西省铜川市红旗街小学,担任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师,负责四年级古筝社团、一年级科学小博士社团。志愿者肖泓利担任红旗街小学二年级中华颂课程,三、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并担任四、五年级朗诵社团指导教师。志愿者马宇涵服务于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青年路小学,负责小学二年级体育课程,担任青年路小学中医药社团指导老师。志愿者常远服务于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青年路小学,负责青年路小学三年级、四年级科学课程,并担任青年路小学中医药社团指导老师。志愿者赵艺源子服务于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七一路小学,担任小学三年级体育老师,并负责中医药社团课程。志愿者王一帆服务于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七一路小学,担任七一路小学五年级科学、健康老师,担任中医药社团指导老师。
育人之本,莫如铸魂。北京中医药大学研支团志愿者们将继续前行与探索的脚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自我、吸取经验,耕耘教育沃土,培育少年新苗。
四、传承国粹,守正创新
铜川是药王孙思邈的故里,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除了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北中医研支团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志愿者们根据各服务学校实际情况,开设了系列中医药文化宣传课程,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小学课堂,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实践体验,让学生们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和价值,为学生们播下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种子。
志愿者们开展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郝思岚、肖泓利、李卓阳三位志愿者本学期在红旗街小学共开展中药香囊制作、板蓝根(大青叶)采收修治、大山楂丸手工制作、“诗词中的中医药”、“当书法遇到中医药”、推拿手法展示体验、养生功法五禽戏教学等课程,共计54课时。赵艺源子、王一帆两位志愿者本学期在七一路小学开展了八段锦养生功法教学、中药植物拓印、中药香珠手工制作、中药香囊制作、耳穴疗法科普、推拿手法科普、脉诊教学活动、中药书签等课程,共计60课时。常远、马宇涵两位志愿者本学期在青年路小学开展了校园中药植物识记采摘、大山楂丸手工制作、雪衣山楂手工制作、中药核桃功效讲解及手工制作等课程,共计60课时。这些课程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激发了其对继续学习中医药文化的兴趣。研支团志愿者们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努力将中医药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更多青少年的心中,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五、坚守初心,筑梦未来
截至2024年底,研究生支教团累计完成教学课时量超过1700节,覆盖学生人数达1400余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研支团的7名志愿者不仅见证了学生们的成长与进步,也收获了自身的蜕变与提升,从最初的紧张与忐忑,到如今的从容与自信,我们深刻体会了到教育的力量和意义。
2024年即将结束,回望本学期的支教历程,我们感慨万千。初到铜川时,我们怀着满腔热情和些许忐忑;如今,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也更加明确了未来的方向。作为支教志愿者,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滴水成河,奔腾万里,循梦而行,砥砺深耕,北京中医药大学研支团将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期待有更多的中医学子加入支教的队伍中,成为点亮乡村教育的星火,为孩子们的未来照亮前行的道路,用无悔的青春谱写乡村教育新的篇章!
共青团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
2025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