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在陕西省铜川市红旗街小学、七一路小学、青年路小学三校继续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实践课程。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志愿者们分别在三所学校中开展端午节相关实践活动,以丰富实践活动为载体,带领在校师生感受中医药智慧与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一、红旗街小学
1、“丝路青缘丨‘益’城交益友 消防共闯关”青年交友活动——“手有余‘香’”中药香牌制作活动:5月20日,王益团区委、区妇联、区消防救援大队组织“丝路青缘 ‘益’城交益友 消防共闯关”青年交友活动。作为活动工作人员,红旗街小学支教志愿者郝思岚、李卓阳在带领四十余位参会嘉宾完成“手有余‘香’”任务,从药材辨识、配伍讲解到研磨、压制成型,嘉宾们在志愿者的细致指导下沉浸于古法技艺,活动现场氛围热烈,嘉宾们纷纷赞叹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实用价值。
2、“香文化”学习会及中药香牌制作活动:2025年5月23日,郝思岚、李卓阳两位志愿者再次于红旗街小学校园内担纲主讲,为王益区教体局机关全体干部及部分红旗街小学教师带来了“香文化”学习会及中药香牌制作活动。活动伊始,郝思岚详细地讲解了传统“香文化”的源流演变及其在中医药养生中的重要作用。而后,李卓阳教师们亲手揉捏药泥、刻印成型。王益区教体局机关全体干部的深度参与,与师生同学习、共制作,在动手实践中拉近了与中医药文化的距离,深刻感受到其作为民族瑰宝的历史温度与智慧内涵。
3、“香韵入校,情系端午”香牌制作活动:2025年5月27至30日,红旗街小学志愿者郝思岚、李卓阳与四、五年级学生一起制作140余枚手工香牌,并在端午节假期到来之前分发给全校教师。这一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们制作传统手工香牌的熟练技艺,更将学生课堂所学转化为一份份充满敬意的温馨礼物,在校园内传递着尊师重道的情谊。红旗街小学本月系列活动以“香”为引,以“做”促学,成功搭建起中医药文化与不同群体深度对话的桥梁。从区团委组织下的青年才俊的交友平台,到教育工作者的亲身体验,再到小学教育的实践课堂与感恩献礼,志愿者们的匠心设计将中医药文化转化为可触可感、有情有义的沉浸式体验。
二、七一路小学
1、薄荷采摘与晾药架制作活动:2025年5月,七一路小学志愿者赵艺源子、王一帆带领中医药社团学生们走进自然,亲手采摘校园中药园内种植的薄荷,并指导大家设计制作简易实用的中药晾药架。从薄荷叶采摘、清理到上架晾晒,学生们亲身体验了中药材初步加工的实践过程,在劳动中建立起对中医药“识药、制药”的直观认知,劳动精神与科学探究意识得到有效融合。
2、“巧手制香囊,中药护安康”端午节中药香囊制作活动:2025年5月27日,七一路小学两位志愿者组织学生开展了手工制作中药香囊活动,旨在以传统节俗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度体验中医药防病智慧。学生们精心配伍艾叶、菖蒲等道地药材,亲手缝制寓意吉祥的端午香囊。通过辨识芳香药材特性、理解“芳香避秽”的中医防疫原理,孩子们不仅掌握了节气养生知识,更在实践中领悟到中医药文化“治未病”的核心理念。一枚枚药香萦绕的香囊,既是承载着驱邪祈福民俗记忆的文化符号,更是中医药融入日常生活的生动诠释。
三、青年路小学
1、“本草童萌社”走进药园采艾草活动:2025年5月,青年路小学“本草童萌社”在常远、马宇涵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以“艾草文化”为主题的中医药实践活动。活动涵盖艾草采摘、香囊制作及艾条手工体验,旨在让学生们了解端午节传统习俗,亲身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在志愿者马宇涵、常远的带领下,学生们走出教室,来到校园中药园的艾草种植地。常远老师介绍道:“艾草,又名医草,有温经止痛、祛湿驱寒的功效,是端午节的重要草药之一。”学生们一边辨识艾草的形态特征,一边学习采摘技巧,体验从田间到药房的第一步劳动过程。
2、“本草童萌社”艾草香囊制作活动:2025年5月,学生们在完成艾草采集后,在两位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始制作香囊。马宇涵老师讲解了艾草与其他香料(如丁香、薄荷、陈皮)配伍的功效,指导学生将干燥艾叶剪碎,与香料混合后装入布袋,并用彩绳封口。一个个色彩缤纷、香气扑鼻的香囊在孩子们的巧手中诞生。学生纷纷表示:“带着自己做的香囊,有种特别安心的感觉。”
3、传统艾条手工制作活动:为帮助学生理解艾灸的基本原理,青年路小学志愿者马宇涵、常远也安排了艾条制作体验。学生们在两位志愿者的演示下,用艾绒卷制成条,并用桑叶纸纸包裹封口。常远老师补充道:“艾灸是中医外治法之一,能温通经络,增强体质。”此次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播下了中医养生理念的种子。
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原来中药不只是苦苦的汤药,也可以是香香的草包。”还有学生说:“我想带香囊送给爷爷奶奶,让他们身体健康。”通过此次实践,孩子们不仅学习了中医药知识,更在亲身体验中理解了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青年路小学将继续拓展“本草童萌社”内容,探索更多寓教于乐的中医药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本月“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共开展16课时。截至目前,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北京中医药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共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课程75课时,其中红旗街小学33课时,七一路小学22课时,青年路小学20课时。“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将持续开展,继续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们在一节节中医药知识的学习课程与实践课程感受中医药文化的趣味与奥秘。端午与中医药的相遇更是文化根脉的深植灌溉学生们缝制的每一枚香囊,都包裹着“天人相应”的古老哲思与“未病先防”的生命智慧,更承载着对民族瑰宝的炽热深情。北京中医药大学第26届研支团将开展更多生动有趣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课程,在新时代少年心中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共青团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